有個十分關心孩子教育的媽媽,近來發現自己讀小五的兒子;開始變得不合群、叛逆,並且喜歡跟人唱反調、講反話……,孩子生活中的一舉一動,彷彿都成了媽媽拿放大鏡評量『不信任』的依據。

有一天,那男孩還是一臉不在乎的對著媽媽說:『又不會怎樣、又不會死?』,那位生氣的媽媽,盛怒之下: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家門外……那男孩依然不肯認錯的守在家門口,直到媽媽氣消了、月兒卻早已高掛在樹枝頭。風微微的吹著,門裡門外卻鎖著兩顆彼此牽掛的心……

孩子在每個成長的階段中,或多或少、或深或淺的都會受到週遭環境的影響;以致隨著外在形式的改變而出現:『叛逆』『反抗』『不耐煩』……等等的行為模式。然而孩子的基本品行是沒變的,只不過因為對某些人、事、物的觀感;進而產生了更多的困惑與不解!此時,若當父母的只知打罵、羞辱,實際上反會背道而馳。

我們也曾當過孩子、也曾鬱悶被誤解過……,如果我們還不能再次在自己的孩子身上:學習到『信任』『包容』『認同』,那麼孩子只會帶著更多誤解、困惑而惶惶終日了。更何況真實社會中的某些孩子,被關在門外後:果真一去不回頭!徒增更多家庭問題與社會的悲哀……

除了處罰之外,就試著跟孩子平心靜氣的談談吧!這一代的孩子其實都十分聰明的,如果體罰真的有用,也就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體罰了。或許打、罵是最快、最直接的,不過產生的後遺症卻是最深遠、最複雜的……為人父母師長者不可不慎。『開』與『關』之間的拿捏,不單只是簡單的選擇題,因為孩子面對過多負面情緒的後果,影響的將會是更多不愉快的希望種子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